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广播专业委员会第二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如期召开

创建:2022年12月18日 15:22,撰稿:,编辑:周妤,点击:

2022年12月16日,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广播专业委员会第二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在线上召开,第二届理事会41名理事参加了此次会议。




本次会议由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广播专业委员副主任委员、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申启武教授主持。



按照会议议程,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广播专业委员秘书长、新葡的京集团3512vip、广播研究院副院长赖黎捷教授代表专委会汇报了2022年度广播专业委员会工作情况及此次年会筹备情况。



赖黎捷教授从五个方面介绍了2022年度广播专业委员会的工作情况:


一是2021年年会对珠江模式做了深入的研究与经验探讨,同时对5G技术、智能语音、物联网等给广播带来的发展空间和应用前景加以深入研究探讨。2022年7月,由副主任委员申启武教授、副秘书长张建敏教授主编的《珠江模式与当代广播》辑录论坛优秀论文,由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


二是由重庆师范大学广播研究院、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葡的京集团3512vip联合出品、副主任委员颜春龙、申启武等主编的《中国音频传媒发展研究报告(2022)》于2022年11月由社会 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三是筹备第七届中国广播创新发展高端论坛暨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广播专业委员会2022年会。


四是与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媒介融合研究基地联合举办“媒介融合与音频发展”系列讲座与研讨,11位嘉宾围绕9个系列专题进行专题交流。


五是专委会成员活跃于学界,积极参与中国高校影视学会组织的诸多学会活动及国家各级各类广播电视专业相关创作及学术活动,影响力凸显,如安徽广播电视台党委委员、副台长张阿林的《视频化:广播打造新型主流媒体的重要方向》(即2021年度主题演讲《以节目视频化为抓手构建广播新生态》论文)获第32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颜春龙教授的《新媒体语境下党史传播年轻态的话语表达现状与前景探析——以建党百年现象级献礼片<百年百篇 留声复兴之路>为例》获得重庆市广播电视优秀作品论文类三等奖等。


据赖黎捷教授介绍,本次年会的筹备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2021年12月到2022年7月,商谈确定年会主办、承办单位等事宜;第二阶段为2022年9月到10月,启动了年会征稿事宜并确定分论坛主题,从70余篇稿件中择优作分论坛交流;第三阶段是会务筹备阶段,由南京大学、江苏省广播电视台、重庆师范大学广播研究院三方紧密协同,根据稿件征集的实际情况确定了6个分论坛,共计142人参会,其中主任委员及理事54人,研究生45人,51所高校、18个媒体单位专家、学者参会。



随后,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常务理事、广播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张红军教授作重要讲话。他首先对广播专委会在2022年开展的各项工作予以肯定,并对疫情严峻形势下理事们云端相聚表示热烈欢迎。张红军教授指出,广播专委会聚焦广播而建立,在媒介融合时代,所有音频类节目都可溯源于广播,音频研究从理论到实践都有着巨大的潜力。加之传统广播和新型广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音频平台呈现出喜人的发展状态,关于音频节目的研究有着广阔的前景,其理论研究应当扎根实践才有生命力。他对秘书处的辛勤付出表示感谢,希望在2023年疫情缓解之后专委会更多地组织开展实地调研活动,加强学界与业界的合作与交流。


理事会成员在自由讨论环节讨论热烈,理事们结合自身行业经验或教学经历对专委会发展建言献策。


安徽师范大学图馆书馆馆长、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沈正赋表示,曾经有一段时间,广播相较电视的发展是比较落寞的,但在互联网发展之后,广播借助各种平台得到快速升级。就媒体融合方面而言,广播比报纸、电视起步更早,例如交通广播、民生广播节目、新媒体广播产品影响都很大。他认为,音频产品在媒体方面的作为是非常突出的,还有较大发展空间,可以在“造船出海”、“借船出海”两方面共同发力,促进业界发展。



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播电视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文利建议,广播研究的方向应多元化,目前人民广播事业起源等问题在学术界仍有争论,今后研究方向可以更加多元化,特别是向广播史研究扩展。他在研究中发现,广播史研究的空间还很大,而文化研究的领域出现了新的转向:从视觉文化转向听觉文化,为广播研究开辟了新的天地。此外,王文利教授认为,学会开展评奖活动是非常有必要性,广播电视的专业硕士、专业博士强调动手能力,但是目前视频类作品的评奖较多,音频类评奖较少,音频类评奖若能发展起来,将会对学科发展大有助益。



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广播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新葡的京集团3512vip院长、教授颜春龙对专委会秘书处的本次论坛筹备工作进行了回顾,对广播研究院师生精心筹备年会暨论坛各项工作给予肯定。他期望广播专委会、广播研究院继续发挥纽带和平台作用,汇聚广播研究的专家学者,把广播研究做大做强做深,特别是聚焦广播史等基础理论和史料整理等工作,为促进广播学科专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此外,颜春龙教授还强调应将广播研究提升到艺术学门类的整体性研究与发展的高度。从学科建设角度看,新的学科目录将戏剧与影视升格为一级学科,同时艺术学将电影、广播电视、戏曲等合为一体,广播研究应着力改变自身相对弱势的学科地位,抓住当下涌现的平台化特征带来的新机遇,找准定位,着力打造自身特色。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成文胜建议专委会要重视评奖活动,可以先由二级专委会培育,再向一级专委会提升,这样对师生的专业创作和学术发展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广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魏文楷表示,在他从学界到业界的转变中,受到广播专业委员会的鼓舞与支持,十分期待在机会成熟的时候,能在桂林开展学界的交流活动,得到各位专家的指导与帮助。


兰州文理学院副教授弥建立认为,从学科建设来看,人工智能化、AI主播等方向值得下工夫。他从最近的学术成果分析发现,新闻的叙事、短视频的叙事讨论较多,但广播方面的叙事尤其是音频方面的叙事还比较少,这方面还可以深挖。


阳光学院教授刘岩松认为,视频越是发展,广播越要自信。视频表达的时代中广播有不可取代的重要地位,因此广播学会大有可为。此外,他建议以学会的名义与国内国际市场结合,承担一些广播电视的大型宣传项目、系列报道,让高校老师也参与到这些实务项目中去,对业务实践、教学、经营或许有益。


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河南大学影视艺术研究所所长赵红勋关注“声音政治”的研究方向,建议在做广播研究的时候延展到例如媒介哲学这样的媒介文化研究领域,让广播研究更有深度。


最后,赖黎捷教授对本次会议进行总结,并期望业界和学界的共同推进,开辟出广播研究的一片天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