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喜迎建党一百周年”朗诵比赛决赛圆满结束 我院选手荣获二等奖

创建:2022年04月16日 20:33,撰稿:赖宇婷 曹诗雨,编辑:康心远,点击:

“喜迎建党一百周年”朗诵比赛决赛圆满结束 我院选手荣获二等奖

“百年恰风华正茂,奏响时代强音”,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重庆师范大学特举办“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系列主题活动之经典诵读比赛。4月22日,经典诵读比赛的决赛在重庆师范大学校友会堂音乐厅举办。我院选手通过精彩的朗诵在十七个学院中脱颖而出,喜获二等奖。

   

朗诵比赛开场

本次比赛的选手,分别来自每个学院经过层层选拔后的优秀团队。大赛邀请到的评委们分别为文学院汉语国际教育系主任、国家级普通话测试员黄洁教授,校党委学工部副部长、学生处副处长胡小强老师,校党委宣传部宣传科科长何瑶老师,计算机与信息科技学院团委书记钟华老师。

                                                                                

       评委老师

“乘风破浪队”由新葡的京集团3512vip2018级五位同学组成,朗诵者有来自新闻学专业的杨丝羽、陈雨轩,及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贾舒文、刘昊楠、薛旻洋。他们身着代表不同身份的服装,体现出中华儿女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的团结一致的面貌。朗诵篇目是诗人牧南十年前发表的《船歌》,这首诗歌饱含诗人对中华民族复兴的期待,鼓舞着人们不忘初心、负重前行,为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出一份力。

                            

   我院参赛选手

“乘风破浪”组真情实感的朗诵表演不仅打动了在场的观众,还受到评委黄洁教授的赞扬:“新传学院团队的朗诵是作为一个整体在表演,同学们配合得非常好,有同学朗诵的时候,其他同学也会呼应朗诵者。且在表达上气势恢宏、语言连贯。”

                            

          比赛现场

经过十七个队伍的激烈角逐,我院获得二等奖的好成绩。同时小新采访到我院此次参赛的选手们,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的比赛感受吧!

18级新闻学 杨丝

Q:选择《船歌》作为朗诵篇目的原因是什么?

A:之前在学习强国APP上看到过,这个篇目其实是新中国成立九十周年的时候一位作者写的,我们觉得可以利用他的篇目来重温过去的峥嵘岁月和振奋未来的发展奋斗。无论是九十周年也好,一百周年也好,它代表的都是同样一种奋斗精神,所以我们当时就选择了它。

Q:这首诗歌有什么寓意?

A:这首诗歌和其他的诗歌不太一样,它以新中国的奋斗发展史为线索,记录了改革开放的成果,也描述了科技方面的成就,更加全面地展示了新中国的发展历程。

18级广播电视编导 刘昊楠

Q:排练中印象深刻的事情?

A:因为我们都是大三,面临着各种压力,比如考研实习之类的,平时非常的繁忙。所有人每天能够抽出半个小时的时间聚集在一起排练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Q:准备了多长时间?

A:如果加上学院的初赛和选拔大概准备了二十多天,所有的排练都是为了在舞台上有更好的呈现。当时在学院楼比赛的时候没有话筒,我们只能用自己的声音去感染在场的观众,决赛时用不用话筒也考虑了各种因素,最后我们决定还是用原音朗诵,让观众和评委感受到我们最真实的情感。

登台表演的感受

18级广播电视编导 薛旻洋:

首先我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一名学生,而朗诵比赛恰恰能够展现我专业学习能力,所以在比赛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发挥专业所长时的成就感。而且能够利用自己的专业所长去诵读那些令我无数次热泪盈眶的党史故事,我的心中充满了自豪感以及享受着在舞台表演的快乐。

当我在诵读“是他们,用一篇悲壮的宣言,宣告了一条大船的航向”时,我的脑海中似乎也听到了那个时代伟大的共产党宣告的声音,仿佛身临其境。我想这应该就是朗诵的魅力,不在于技巧,而是你切实的感受到文中的思想和情感。

18级新闻学 陈雨轩:

我们在思考如何去表达和演绎好“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这个主题时,除了对朗诵内容逐字逐句的分析,还选择了在社会中代表不同身份的人的服装,以这些不同的角色身份去表达对党史的理解与思考。我穿的是护士装,不仅代表是在抗疫期间听从的党的安排,奔赴前线的医护人员,也代表从前在抗战时期跟随党的脚步,为抗战奉献的护士们。在这样的表演中深切感受到了党和人民的伟大。

                            

我院参赛选手合照

在此次比赛中,各选手精神抖擞、神采飞扬,用饱满的热情和真挚的感情为我们讲述了令人动容的党史故事,同时立足自身的感悟,在演讲中传达了作为新时代青年对党史的回顾与思考。至此,重庆师范大学喜迎建党一百周年“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经典诵读比赛的决赛场圆满落下帷幕。

采访|曹诗雨

文字|赖宇婷 曹诗雨

图片|谢聪 张楠






关闭